木下一:建所未見
妻子Lana邊看邊說:「噢,看起來好沉悶,你為甚麼不嘗試其他,例如圓圈?」
— 木下一
木下一與巴馬丹拿
木下一(1933年生於加拿大)於1960年來到香港,無心插柳下遇上這座城市建設最蓬勃的時期,並很自然地走在前線。巴馬丹拿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建築工程事務所之一,木下一在該集團工作了二十八年,期間設計了不少香港地標建築。
香港地標建築廿八載
以下為木下一在巴馬丹拿時期的部分出色項目:
- 希爾頓酒店(1963)是香港島首間五星級酒店,乃城中最高尚的場所之一。(酒店於1995年被拆除,以興建長江集團中心。)
- 司徒拔道美國友邦保險大廈(1966)
- 堅尼地道電力變壓站(1967–1970)
- 怡和大廈(1972),舊稱康樂大廈,是香港當時最高的建築物。
- 香港理工大學校園(一期,1976)
- 置地廣場辦公室及商場建築群(1979–1982)
香港不宜居?
作為一名充滿熱忱的收藏家,木下一最初認為香港的商業價值比文化高,並非一個宜居的城市。他初時對這座城市提供的建築設計機會抱持懷疑態度,但妻子張婉笑卻鼓勵他把看到的缺點當作是設計上的問題,以更完善的建築和基礎建設為解決辦法。
製作人員
由M+製作
影片製作:王偉健
策劃研究:黎穎、彭綺雲
M+ 製片人:Lara Day、Chris Sullivan
鳴謝:陳伯康、張婉笑、木下一、Michael Rogge、巴馬丹拿建築及工程師有限公司
「香港製造」 系列影片
「香港製造」系列從M+藏品出發,探索對香港視覺文化發展舉足輕重的藝術家、建築師及手工藝者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