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orry

M+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.

M+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。

M+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。

林一林:我的創作方式
林一林:我的創作方式
3:07
影片謄本

(原文:粤語)

林一林:我做藝術一直以來是想做一些自己認為沒人做過的,或者對自己有點挑戰性的東西。可能當時我﹝創作時﹞想的不是一個城市的概念,而是廣州的一個概念。我在廣州那麼多年,從小到大看着這個城市不斷的改變和變動。它這種變動是和中國的發展密切相關的,那種能量⋯⋯自然而然你就利用到這種能量﹝創作﹞。

偶然有一次在春節期間,﹝我﹞和一群中學同學一起去探望中學老師的時候。應該是大新路那邊吧,那邊有些騎樓,當然那些騎樓其實已很破落了。因為過年,人也不多,外地人都離開了。在早上看到那騎樓,有種很陌生的感覺,但同時又是對自己童年的一種懷念,或者説不定是一種鄉愁。我當時想:這種騎樓可以做點甚麽呢?後來在古巴參加哈瓦那雙年展時看到有人在踩高蹺,我就覺得或者可以通過這個放進去。

我並不是真正生活在一個西方話語裏面。雖然可能我在西方的時間比較長,但是我的思維方式其實不是在一個社會的內面;我雖然生活在西方,其實是生活在西方社會的外面,就會出現這種錯位。

即是在全球化裏面,藝術家都會面臨這種挑戰。大家會慢慢習慣這種全球化下的創作方式。這種方式很可能是屬於藝術家本人。很可能價值的體驗是透過藝術家一系列的作品進行體驗,而不是透過一件作品去體驗的。

(我)總是想做一些,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的一些事情,不管是對於我的身體也好,對於我的能力也好。即是會想方設法去實現它,在這過程之中會慢慢找到它的方式,就是屬於我的方式去實現。很可能這種方式在人們眼中是屬於很笨拙的方式。很可能這就是我一種藝術的方式。

(我)總是想做一些,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的一些事情,不管是對於我的身體也好,對於我的能力也好。

林一林

藝術家林一林生於廣州,1990年於廣州參與創立「大尾象工作組」。雖然他現於紐約居住和工作,但廣州仍是他重要的一部分。在其2019年的作品《颱風》中,林一林身穿白色睡衣,在午夜時分腳踩高蹺在廣州街上慢行,穿梭於獨特的廣州騎樓之間。騎樓是商舖前的地面行人走廊,林一林在成長時期慣見這些具有十九世紀殖民地建築風格的騎樓,有感於它們在新一輪都市化進程中被拆除改造的命運。他以這種離地行走的不真實感,反映個體在勢不可擋的都市化浪潮中所感受的無力與無奈。

此作品由M+為「希克獎2019」展覽委約創作,林一林的另外兩件作品《第二個1/3 單子》和《後面》亦同時展出。林一林的概念作品結合雕塑、裝置、攝影、行為展演及錄像,將社會建築與日常生活融匯一體。

製作人員

監製

M+

影片製作

Adam Studios

M+ 策展研究

皮力、譚雪凝、龍云、胡寶雯

M+ 製片人

蘇浚、丘雪君、 伍韵怡

此影片原於「M+ 故事」發布。

緊貼最新消息!

  • 緊貼M+與西九文化區的最新情況
  • 探索M+雜誌的最新影片及故事
  • 選擇你希望收取的內容
  • 隨時取消訂閲
載入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