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orry

M+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.

M+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。

M+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。

塑膠:一個地道的香港故事
塑膠:一個地道的香港故事
4:25
影片謄本

梁馨蘭:認識紅A的人都知道,我們的膠盤、桶子、筲箕是最吃香的。因為這些系列的產品種類最多。紅A所有的注塑機器、製模機器、吹塑機器,都是全東南亞首屈一指的。

紅A這個品牌的前身,是一個叫ACE的牌子,主要製造梳和刷類產品。到了1956、1957年,開始慢慢轉型製作塑膠家品。1959年成立星光實業有限公司,旗下的紅A品牌亦相繼衍生。

紅A當時的產品較為實際和務實,每一個家庭都會用到,譬如盤、桶、筲箕。可能外面的人會發現,原來紅A不只生產這些,還會生產其他的家品,譬如仿水晶系列的產品。因為當時玻璃產品開始盛行,但玻璃等同現在一些水晶的產品,價格較高,所以我們先探索了市場,再大量衍生今時今日一系列的產品。至於為甚麼會推出這樣的花紋,其實是由一個很簡單的肥皂盒演變出來的。當時我爸爸覺得,與其只印一些圖案上去,為何我們不嘗試用一些角度和一些數據的原理,去將這些線條變出多元化的圖案呢?當時我們的設計團隊,因應線與線之間的角度,設計出一定的計算方式。那時候當然沒有電腦支援,只靠人手繪畫出每個圖案。值得一提的是,當中除了是用人手去因應角度,畫出每一條線的距離之外,其實在製作模件時,也是真的用一根釘、一個鎚,慢慢地刻鑿出來的。

其實以我們現在的機械和科技,絕對可以重塑這些效果,但必然會失去了那種缺憾美。當中你看到的那些人力、那些想法、那些人情味,和現在的產品比較……我不是說現今的產品沒有人情味,但在這個年代真的比較難看見。那種美感……現在的產品很難取代這個系列的成就。

出口的部分由60年代初期已經展開,以中東、歐美、南美、非洲的市場居多。打開出口市場的主要渠道,非工展會莫屬。因為當時工展會的目標,主要是推廣香港的工業,在香港設廠,在香港做生產的廠家。另外,在我爺爺的那個年代,他會聯同塑膠商會,一行數十人到歐美、中東交流,參與展覽會或一些講座,不僅推廣自己的品牌,當然品牌也重要,但他們亦去推廣香港製造、香港品牌,以至整個香港的塑膠工業。

「香港製造」原來是非常珍貴的一件事情。但怎樣才能代表「香港製造」,我自己也還在思考這個問題。但空泛點來說,其實「香港製造」就是代表滿載人情味的產品,這一刻的我會如此演繹。

其實『Made in Hong Kong(香港製造)』代表了那些由人情味衍生出來的產品。

梁馨蘭

星光實業有限公司業務拓展總監梁馨蘭細說家族企業如何令紅A成為家傳戶曉的品牌

1949年,梁氏家族自上海來港,創立星光實業有限公司。星光實業的總部位於新蒲崗一幢七十年代的工廈,已成為該區的地標。總部自設廠房,生產超過600款產品,旗下的「紅A」品牌更遠近馳名。紅A產品不單無處不在,其中許多產品更被視為「非傳統」設計的代表作,象徵香港獨有的本土文化。

M+雜誌

小至牙刷,大至水桶

梁氏家族早期以生產牙刷和各式刷子為主,隨後擴展至各類型家庭用品,如塑膠水桶及容器等。戰後香港工業起飛,出口貿易快速增長,星光實業見證六十至八十年代香港製造業的黃金歲月。

紮根香港,遠銷海外

自家品牌紅A以優質耐用、價廉物美見稱,行銷本港及海外。紅A的成功,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產品能夠切合時代的轉變,與時並進,同時能因應不同市場的需求,靈活變通,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新興市場。

製作人員

監製

M+

影片製作

CPAK STUDIO

策展研究

黃鈺雯、周麗珊、彭綺雲

M+ 製片人

Lara Day、蘇浚

特別鳴謝

梁馨蘭、黎曉朗、歐陽偉航、陳伯康

此影片原於「M+ 故事」發佈。

緊貼最新消息!

  • 緊貼M+與西九文化區的最新情況
  • 探索M+雜誌的最新影片及故事
  • 選擇你希望收取的內容
  • 隨時取消訂閲
載入中